1947年5月的沂蒙山,浓云裹着炮火压得人喘不过气。蒋介石口中的“天下第一师”——整编七十四师,带着美械装备的寒光爬上孟良崮,却没想到这一上去就再也没下来。华野战士们踩着碎石往上冲,每一步都溅起血花,过万的伤亡让这座荒山变成了“血山”。为什么一支号称“铁军”的王牌会覆灭?为什么解放军要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?答案藏在炮火背后的博弈里。
孟良崮的仗打得太苦了。七十四师的冲锋枪跟下雨似的扫过来,刚冲上去的战士瞬间就倒在半山腰;步炮协同像无缝衔接的机器,炮火刚停,步兵就跟潮水似的涌上来,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。有的连队打光了,剩下的战士攥着手榴弹往敌人堆里钻,用身体炸开一条进攻的路。敌人的战斗小组更狡猾,五个人一组轮番突击,占了阵地还布疑阵,正面放几个兵,主力藏在两翼,等你反冲击的时候突然包过来,好多战士都栽在这上面。可就算这样,华野将士也没退——他们知道,这一仗必须赢。
七十四师的“王牌”招牌其实是纸糊的。他们太依赖炮火了,一旦炮火被压制,士气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,再也抬不起头;最怕的就是迂回包围,只要侧翼被突破,立刻收拢兵力抱成一团,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全没了;近战夜战更是他们的死穴,美械装备在白刃战里没用,拼刺刀的时候往往没打几下就跑了。这些弱点,早就被粟裕将军看在眼里。
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部的勾心斗角。张灵甫太骄横,战役前带着部队冒进,把友邻甩得老远,跟孤军深入似的。蒋介石把他当制衡异己的棋子,友军跟他不对付:李天霞的八十三师因为以前争师长的事,就派了一个连躲在山洞里看热闹;黄百韬虽然想救,可被华野拦住了,自己也损失了一万多人。这些派系矛盾,直接把七十四师推进了火坑。
粟裕将军的算盘打得太准了。他用“围点打援”的招把汤恩伯骗了,让七十四师钻进了预设的陷阱。王必成的第六纵队跟闪电似的,一下子占了垛庄——那是七十四师唯一的退路,切断了这条路,张灵甫就成了瓮里的鳖。第一纵队和第八纵队插入敌人中间,把黄百韬和李天霞的部队隔开,让援军根本靠不上边。
后来的事更戏剧性。张灵甫被困在主峰,缺水少粮,蒋介石派飞机空投物资,可孟良崮的地势太复杂,好多弹药和粮食都落在了华野手里。粟裕将军高兴得喊“天助我也”,让战士们吃饱了,集中所有炮火往主峰轰,发起了最后的总攻。两天两夜的拼杀,终于把七十四师的旗帜扯了下来——张灵甫死了,三万多敌人被歼灭,“天下第一师”彻底没了。
蒋介石到死都没明白,为什么四十万援军没救成七十四师。有的被华野牵制在莱芜、蒙阴,动弹不得;有的因为派系矛盾,根本不想救。这场仗,不仅灭了国民党的王牌,更粉碎了他们占领山东的图谋,扭转了华东战局,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铺了路。孟良崮的胜利,是“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”的典范,让解放军士气大涨,也让国民党再也嚣张不起来了。
孟良崮的血,染红了沂蒙山的每一块石头,也映出了人心的向背。七十四师的覆灭,不是因为装备不好,而是因为他们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,内部又勾心斗角。解放军的胜利,是战略的胜利,是意志的胜利,更是人心的胜利。就像古人说的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,孟良崮的故事直到今天还在告诉我们:谁站在人民这边,谁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。那些埋在沂蒙山里的忠魂,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,他们的故事,永远不该被忘记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上海股票配资,温州配资公司,在线炒股配资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